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期间,原54军161师482团1营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成为一支传奇的部队。尽管没有经过临战训练、缺乏战前地形勘察和野战工事的准备,且后勤补给极为匮乏,482团1营依然于2月28日至3月2日期间,在越军两个步兵营构筑的防御纵深区域内,连续展开激烈的冲杀,接连打赢了四场营级规模的恶战,取得了四战四捷的辉煌战绩。
其中,郭蛮山之战尤为关键,这场战斗是482团1营接到作战命令以来,首次遭遇涉及部队生死存亡的营级规模激烈遭遇战。战士们仅用了短短45分钟,便成功结束了战斗,展示出极高的战斗效率和坚强意志。
谅山市区战斗即将爆发,54军161师却姗姗来迟。2月27日,161师才从广西凭祥地区越境,承担起接管55军165师原有的作战区域任务,165师则转而攻打谅山市区西侧。当天,161师482团1营及配属部队约800名官兵奉命从广西15号界碑出发,穿插至谅山市中心西北约13公里处的650高地展开攻击。官兵们刚抵达战场,没有任何提前勘察地形的机会,只能依靠地图和随军向导的指引来了解战场环境。
650高地距离中越边境15号界碑直线约30公里,但山路崎岖曲折,实际行军距离最短也要50公里,其中约40公里处被越军北太省197团严密把守。165师临时调整攻打谅山市区后,越军197团防线压力骤减,趁机重新布置防御,使得161师482团1营面临极其不利的战场态势。
展开剩余82%谅山市区战况异常紧急,165师和161师来不及完成阵地交接。越军197团驻扎在607高地至650高地沿线的两个步兵营,凭借对谅山西侧解放军部队动态的判断,迅速识破解放军穿插至650高地的意图,分别在607高地、开村、昆峰和650高地布置了四个加强连的步兵防御阵地。四个伏击点之间互相协防,配备有重机枪、60毫米和82毫米迫击炮,火力形成密集交叉覆盖。越军熟悉地形,炮火精准,令解放军不容小觑。
2月27日清晨7点左右,天刚蒙蒙亮,细雨纷纷,482团1营2连尖刀班刚抵达607高地1号与2号阵地鞍部南坡,正对照地图确认眼前山林是否为607高地时,突遭来自棍兰至同郁公路对面的郭蛮山越军机枪火力突袭,造成两名战士当场负伤。郭蛮山是607高地的附属阵地,距离中越边境15号界碑仅7公里。其间隔的棍兰至同郁公路沿线布满越军阵地,且靠近555高地、干农村的迫击炮支援点及弄供村的重机枪火力封锁区域。
161师482团1营要从15号界碑前进至650高地,必须穿过607高地和郭蛮山地区。越军在此处部署了一个加强连,修筑了密集的野战工事,火力充足。482团1营尽管人数约800人,却缺乏重火力,且多数为新兵,处于显著劣势。郭蛮山越军发现了1营2连尖刀班,立刻惊动了607高地3号阵地的越军火力支援,2连主力遭遇到密集机枪火力封锁,行军队形被打乱,多名战士中弹负伤。士兵们利用地形掩护躲避子弹,白天行军几乎无法隐蔽。若强行突围风险极大,不强行突破则无法完成穿插任务,2连处境极其危险。
当时,2连如同踏入死亡陷阱,全连官兵皆无实战经验,第一次真正面对越军的枪林弹雨,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连长王玉琪冒着机枪火力观察敌情,发现607高地2号阵地西侧山谷是机枪死角,若能夺下郭蛮山阵地,营主力就可安全通过此路段。遂命令2连全体战士分班交替掩护强攻郭蛮山。
每班配备3支56式自动步枪,组建三支战斗小组,各配一支自动步枪,连轻重机枪火力压制敌阵,班组交替掩护,多路突击郭蛮山顶部阵地。这是一场真枪实弹的激烈遭遇战,指挥官对敌情和火力布置毫无掌握,攻坚战士无从预设周密进攻路线。敌方前沿布满反步兵地雷和竹签桩,士兵每向前一步都可能流血牺牲。
为提升机动性,战士们卸下干粮、水壶、被褥、雨具等负重。许多年轻战士还未看清敌人面目便壮烈牺牲,身后的战友则前赴后继,顽强拼杀。郭蛮山枪炮声引来555高地和干农村越军炮兵的迫击炮连番轰击,炮弹铺天盖地落在2连战士周围,但无一人退缩。子弹用尽即捡敌枪弹继续战斗,无弹药则使用手榴弹和刺刀。
越军虽属地方部队,文化水平不高,却作战凶猛,机枪手弹链用尽来不及装填,便拿手榴弹当锤头与解放军近身肉搏。越军阵亡伤员迅速被同伴拖走,战场异常惨烈。郭蛮山越军居高临下,482团1营2连新兵仰攻阵地,身前身后均遭敌军火力覆盖,处境极为险峻。若非亲眼见证,难以想象这群勇士如何在极端逆境中打败实力远强于自身的敌人。
经过40分钟的激烈冲锋,郭蛮山越军步兵排阵亡十余人,被迫撤退至607高地3号阵地。解放军1营2连成功控制郭蛮山阵地,并与对面的607高地形成僵持态势,为营主力安全通过提供坚强保障。
战前,482团1营的作战任务是夺取650高地,切断越南1号B公路,并在3月1日前炸毁谅山市西郊的巴别大桥,以协助55军主力攻占谅山市区。谅山越军节节败退,控制的战略要地所剩无几,越军加强防御部署。越军指挥层只需依据谅山战况判断161师作战意图,北太省197团便加大兵力拦截482团1营,态势异常严峻。
在此严峻背景下,482团1营每次穿插越军据点,都陷入生死存亡的激烈遭遇战。越军兵力虽少,却充分利用地形与火力优势,在多个关键地段布设火力交叉伏击圈。482团1营缺乏重火力,每次伏击均处于极度被动的局面。
当482团1营主力抵达607高地时,遭遇北太省197团2营的疯狂围攻,团内李副政委、潘营教导员及2连连长王玉琪均负伤,战士伤亡超过30人。突破607高地后,482团1营仍以2连为尖刀,按2连、营部、3连、机枪连、炮兵连、1连的顺序执行穿插任务。不久,部队在开村居民点陷入越军密集火力网,再次爆发生死遭遇战。
为确保按时完成任务,指挥所命令各连自行突围,成功突破包围圈的2连和3连继续向650高地推进。昆峰一带尽管距离目标近在咫尺,主力仍难以推进,最终命令3连留下1个加强排攻打并守卫昆峰。该加强排以53人兵力攻占越军一个200人防守的加强连阵地,多次击退敌军反扑,极大鼓舞了部队士气,确保了营主力的安全后方。
因战局紧迫,482团1营未能完成炸毁巴别大桥的任务,东线指挥部将炸桥任务转交给165师494团1连执行。在607高地至650高地穿插作战期间,482团1营累计击毙越军351人,俘虏2人,缴获迫击炮9门,各类弹药12万发,控制越南1号B公路数公里路段,阻断了越军从650高地通过1号B公路赶赴谅山市的通道,越军溃兵不敢沿此路逃往太原省。
越军放弃1号B公路运输,导致物资和兵员只能徒手搬运,极大削弱了谅山市区越军的战斗力。因卓越表现,482团1营2连被中央军委授予“尖刀英雄连”荣誉称号,3连荣获“突击英雄连”称号。
482团1营在无后勤保障、无临战训练、无战前勘察、无野战工事条件下,突破越军两个步兵营的核心防线,穿插50公里,先后参与17次连级作战,4次营级激战,攻占高地17处,充分发挥了分割包围、渗透、奇袭等战术,成为国际军事研究解放军战术经典的范例!
发布于:天津市国内正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