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克在之前撰写的《解放战争中周恩来作用被严重低估?为何说三个特殊角色无人能及?》一文中,详细分析了周恩来在解放战争中的特殊贡献,特别是他作为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作为主席在军事领域的核心助手,以及他在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角色。今天,我们将从另外一个角度,重点探讨周恩来的作用为何会被低估,主要从三个“不便说”的方面来深入分析这一问题。
第一,周恩来在战略指挥上的独特作用“不便说”。
根据《周恩来传》以及当年军委作战参谋张平化的回忆,解放战争时期,统帅部的命令电报往往是在毛泽东与周恩来商议并确定了战略方案后,由毛泽东起草大多数文电,少数则由周恩来亲自起草。而所有涉及军事的电文,都是由周恩来签发。影视作品中常常描绘五大书记集体讨论重大军事决策,然而在那个战时环境下,军情如火如荼,这种集体决策的过程其实相当困难。实际情况是,毛泽东与周恩来通常会在紧急情况下商议后,由周恩来代表中央军委发出电文。这些文电通常在传达给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之后,再经过他们审阅确认,若紧急则可能在发出后才送他们阅览。
展开剩余69%这类电报通常具有严格的管理规定,文电的“版权”也有明确的划分。通过查看电报的底稿、字迹及签名,便能判断出谁是起草者,谁是修改者,谁是签发人。特别是在战略指挥上的电报,因为这些文电的起草过程通常是毛泽东与周恩来共同商议后,以军委名义发出,很难仅凭电文本身分辨出其中的具体贡献属于哪一方。周恩来提出的建议和观点,往往在这种共同起草的过程中难以单独剖析,导致他的贡献有时只能归于整体的集体决策,难以为外界所知。正如帅克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曾有过误解,他曾错误地将一封原本由周恩来起草的电报误认为是毛泽东的指示。
第二,周恩来在情报战线上发挥的独特作用“不便说”。
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不仅担任军委副主席和总参谋长,还兼任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长,并直接领导中央社会部(即中央情报部)。在他的坚强领导下,我军的情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战争最终胜利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周恩来的情报工作远超常规,他通过巧妙的部署,使我方几乎能够掌握国民党的每一项军事行动。
例如,我们的情报系统能够实时监听国民党军用电台,破译敌方密码,甚至蒋介石的电话内容也不时被截获。在敌人的核心军事、政务部门,包括国防部、三军司令部等,都有我方的情报人员潜伏其中,他们不断向我军传递敌方的战略部署和战斗序列等重要情报。这些关键信息,为我军战略决策、指挥调度提供了宝贵依据。
毛泽东曾感慨道:“蒋委员长身边有你们这些人,我这个小小的指挥部不仅指挥着解放军,也调动了国民党的百万大军。”这无疑是对周恩来领导下的情报工作给予的极高评价。周恩来曾亲自指出,情报工作需要保持高度的保密性,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隐秘工作,不宜大肆宣扬。遗憾的是,情报工作具有极强的保密性和特殊性,许多重大成就甚至永远无法公开,这也让周恩来在这一领域的贡献难以全面记录在党史上,成为一个“不便说”甚至“无法说清”的难题。
第三,周恩来在统战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不便说”。
毛泽东提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核心战略。而在这些方面,周恩来无疑是最关键的领导者之一。凭借其独特的背景、卓越的统战艺术和超凡的个人魅力,周恩来成功地指导和推动了众多政治力量的联合和合作。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战役中,他的统战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辽沈战役中,周恩来亲自起草电报,指示林彪、罗荣桓等指挥官争取国民党名将郑洞国加入解放军的行列。同时,周恩来还亲自写信给郑洞国,邀请他回忆当年黄埔的革命初心,劝说他带领长春守军投身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期间,周恩来也指示华东局及华野领导积极推动何基沣、张克侠等人起义,这一系列的统战工作为战局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周恩来在战争中的统战工作,不仅限于这些例子,更体现在他如何巧妙地与国民党内的不同势力沟通合作,推动他们的起义或和平改编,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种低调、隐秘而高效的统战工作,虽然没有在战役的轰鸣中得到过多宣传,但却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统战的成效难以量化,但它在解放战争中的战略性意义无可否认。然而,由于这些工作的隐秘性,很多细节难以公开,也使得周恩来在这方面的伟大贡献往往被低估,甚至很难为后人所知。
总之,周恩来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战略指挥、情报工作和统战工作方面,确实是“难以言说”的。许多贡献由于保密性或复杂性,至今依然难以完整呈现。正因为如此,周恩来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才显得更加深远和难以估量。
发布于:天津市国内正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