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湿度升高,外在的湿与热交织,容易侵袭人体。但湿热不仅来自外界,也可能源于体内。
不少人长期饮食不节,爱吃油腻、甜食、烧烤或暴饮暴食,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停滞,积食不化。
久而化热,湿与热互结,形成“湿热内蕴”,尤其集中在胃肠。
这类人常有腹胀、胃口差、大便黏腻不爽、排便不净感,甚至便秘或腹泻交替。
舌苔多黄腻,口气重,脸上容易出油长痘。
此时,单靠清淡饮食已不够,还需借助药物调理。
这里介绍一款经典中成药——枳实导滞丸,出自金元名医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原用于“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
简单说,就是吃多了、吃杂了,食物积在胃肠,化出湿热,导致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大便异常。
方解:三组药,层层化解湿热积滞
枳实导滞丸由八味药组成:枳实、大黄、黄连、黄芩、六神曲、白术、茯苓、泽泻。可从三个方面理解其配伍思路:
第一组:消食导滞
枳实,行气破积,消胀除满,能推动胃肠气机运行;
六神曲,消食和胃,尤其擅长化解米面薯芋等淀粉类积食。
二者合用,针对“食积”这一根源,使积滞得消。
第二组:清热燥湿
大黄,通腑泻热,使湿热从大便而出;
黄连、黄芩,清中焦湿热,尤善清胃肠之火。
三药合用,直折热势,防止积食持续化热。
第三组:健脾利湿
茯苓、泽泻,利水渗湿,引导湿邪从小便排出;
白术,健脾益气,恢复脾胃运化功能,防止湿邪再生。
湿去则热无所依,脾胃功能也能逐步恢复。
全方以“消积、清热、利湿、健脾”四法并用,既治标又顾本,特别适合胃肠积滞化热、湿热内阻的体质。
适合哪些人?
典型表现包括:
脘腹胀满,饭后加重;
大便黏腻不爽,马桶难冲净;
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舌苔黄厚腻,口气重;
面部油腻,易长痘痘;
食欲不振,或虽饿但吃不下。
这类问题在现代常见于饮食不规律、常吃外卖、嗜好重口味的年轻人,也见于消化功能减弱的中老年人。
使用注意
1. 本品药性偏泻,脾胃虚寒(如平时怕冷、吃凉易腹泻)者不宜使用。
2. 孕妇慎用。
3. 不宜长期服用,症状缓解后应调整饮食,避免反复积食。
4. 若长期胃肠不适,建议结合舌脉辨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湿热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调理也需要过程。
枳实导滞丸不是“泻药”,而是通过消积、清热、利湿、健脾,恢复胃肠的正常秩序。
但它只是辅助,真正的关键,还在于饮食有节、作息规律。
少一点油腻,多一点清淡;
少一次暴食,多一分自律。
肠胃清爽了,身体自然轻盈。
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国内正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