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给中国古代的历史编个朋友圈黑名单,你觉得谁会被拉进去?
是“指鹿为马”的赵高,还是“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抑或是那个“莫须有”的秦桧?
说实话,这些人如果搁现在,别说进历史课本,怕是分分钟成热搜常驻嘉宾,网友都能给他们扣上一百八十个新鲜帽子。
可问题来了,历史上这些“名声很臭”的人物,真的就一无是处,纯纯反派吗?
还是说,他们其实只是我们每一代人用来出气和投射愤怒的“靶子”?
赵高篡改遗诏、指鹿为马,董卓焚洛阳、废帝乱政,黄皓误国、贾南风引八王之乱,侯景屠城、杨广亡国,李林甫养蛊,秦桧杀忠臣,贾似道误南宋,魏忠贤祸明廷。
这些名字一摆出来,感觉就是“谁上台谁完蛋”。
但你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他们不是权臣就是昏君,不是心狠手辣就是八面玲珑。
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很能折腾,把一个好好朝廷搅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
你说他们坏吧,确实是坏,可坏得还很有效率,多少有点“天赋型反派”的味道。
可问题又来了:这些历史里的“反派”,真的是个人品行决定一切吗?
有没有可能,赵高们其实只是那个时代权力结构的必然产物?
换句话说,今天如果换一个名字、换一张脸,说不定也得干出差不多的事。
很多时候,说白了,不是坏人毁了朝代,而是整个社会机制出了大问题,才给了坏人作妖的土壤。
你比如赵高,他的“指鹿为马”被骂了两千年,但如果没有秦朝末年的集权高度和皇帝的昏聩,他一个太监能翻出多大浪?
说句不好听的,有时候坏人只是历史的流感病毒,真正让人生病的,是身体本身的免疫力太差。
再看董卓,咱们都知道他残暴无道,屠戮洛阳,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那些朝堂上的怂包们一个个只会窝里斗,董卓能一手遮天吗?
他就像公司来了个暴力管理的老板,但更大的问题是原来的HR和高管都摆烂,光他一个人背锅真不公平。
黄皓、贾南风、侯景这些人,也一样:制度有漏洞、老板糊涂、底下人不敢反抗、外来的敌人也很给面子地“帮腔”,这才成就了他们的“黑榜伟业”。
再说说秦桧。
“莫须有”成了中华民族司法史上的“黑暗时刻”,很多人恨得牙痒痒。
可你换个角度想,南宋如果真敢和金国死磕到底,真能赢吗?
那时候北方丢了,南方刚安顿下来,经济民生还没缓过来,主和派秦桧当时靠的其实是“现实主义”,只是过线了,杀了岳飞,成了千古罪人。
你要是让他不主和,万一全军覆没,后人又该骂他啥?
我们都喜欢忠烈英雄,但治理国家的人,有时候只能选最不坏的选项,而不是最正确的选项。
历史不是宫斗剧,每个人都不是编剧笔下的纯黑纯白。
拿李林甫来说,他“口蜜腹剑”,使安史之乱埋下祸根。
可如果他的仕途“阳谋”真能让唐玄宗更长治久安,也许会被写成“权术之王”。
同理,魏忠贤被骂了几百年,可“阉党”极盛的背后,是皇权对文官集团的不信任,是明朝末年社会风气的整体腐烂。
他只是把大家平时敢想不敢做的坏事,一口气都做了。
我有时候想,历史课本里对这些“臭名远扬”的人,批判倒也容易,反正死人不会申冤,也不会打官司。
可我们要不要反思一下,为什么每个朝代总能养出这么一批“人精”?
是不是制度上有“造坏人”的流水线?
咱们是不是只会骂“赵高”,却很少检讨秦二世胡亥的昏聩,或者那个制度下没有“说真话”的空间?
毕竟,赵高指鹿为马,群臣点头称是,真是他一个人的错吗?
说到底,历史里的这些“恶人”,其实都挺像咱们现代社会里那些被骂的“背锅侠”。
公司倒闭了,老板跑路了,最后财务总监成了众矢之的。
你要说他没有责任,那是自欺欺人。
可要说全怪他,也未免太简单粗暴。
历史从来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都是一群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就像贾似道误国,他贪图享乐不假,可宋理宗、度宗都喜欢听小曲,朝中文臣武将得过且过,谁不是“贡献者”?
再说,今天咱们看别人“坏”,未必将来自己遇事就能做得更好。
你要是穿越回去,真能挡住秦桧那一刀吗?
真能当众怼赵高?
还是说,也会像那些大臣一样眼观鼻鼻观心,心里默念“我不说话,天打雷劈”?
我们都喜欢把坏人当做反面教材,可有时候,历史其实是用来照镜子的,照见人性的复杂和无奈。
说到这儿,你可能要问,那咱们应该怎么记住这些人?
是当成茶余饭后的段子,还是在心里默默警醒?
我觉得,不如多问一句——如果换个时代、换个位置,这些“黑榜人物”,我们真能做得比他们好吗?
甚至再大胆一点,今天的我们面对职场、生活、社会不公,是否也在无形中扮演着“赵高”“李林甫”这样的角色?
是我们选择了“沉默的多数”,还是“勇敢的少数”?
最后,我不打算总结出什么大道理。
历史总是有人被骂、有人被捧,有人挨刀、有人立传。
可最值得琢磨的,或许不是他们有多坏,而是我们有没有从他们的故事里,学会自省,学会思考,学会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留一点自我、守一点底线。
你怎么看?
你觉得下一个被骂进历史“黑名单”的,会是谁?
评论区见。
国内正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